,(约150字):**,一项利用AI进行的卧底调查深入Telegram(TG)老号交易黑市,揭露了令人震惊的内幕,调查发现,该黑市充斥着大量由“僵尸军团”操控的账号,这些僵尸账号并非真实用户持有,而是通过自动化工具批量注册、养号并伪装成活跃用户,专门用于刷量、诈骗或操纵舆论等黑灰产活动,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一现象对二手TikTok(TT)账号市场产生了剧烈冲击,由于僵尸军团的泛滥导致市场信任崩塌,加之平台监管趋严,二手TT账号的价格近期已暴跌高达50%,真实反映了黑产对正常交易生态的严重破坏。
“刚在奔诺网看到有人哭诉,花800买的TG老号,登录5分钟直接报废!这水到底多深?”这条高赞评论,揭开了数字身份黑市的冰山一角,潜入交易群组第3天,我亲眼见证一个标价2000美元的“十年元老TG号”被瞬间秒杀;而另一边,大量囤积的TT账号正以每周15%的速度疯狂贬值,卖家哀嚎:“昨天还能卖50,今天30都没人要!”
暗流涌动:TG老号交易链的AI化狂潮
潜入名为“全球数字资源流通站”的Telegram群组,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:2.8万成员在线,交易信息以每分钟十几条的速度刷屏,一个标注“2014年注册,三无白号”(无绑定、无发言、无好友)的TG账号,标价高达$1800,却在发布后20秒内显示“已售出”,卖家“数据幽灵”向我炫耀后台数据:“这类古董号每天缺口超300个,AI脚本全天候蹲守关键词,手动抢单?做梦!”
- 机器人垄断市场:超过67%的优质老号交易被自动化程序控制,某爬虫工具开发者透露:“我们部署了语义分析+行为模拟双引擎,不仅能识别‘十年老号’‘高权重’等关键词,还能模仿人类讨价还价,真人买家根本拼不过手速。”
- 养号产业链黑幕:在东南亚某“养号农场”,数百台旧手机24小时运行,技术员通过虚拟定位+AI对话生成伪造活跃轨迹,知情者爆料:“所谓‘真人活跃号’,很多是AI批量养的僵尸,平台风控一升级就集体暴毙。”
- 网友血泪控诉:@数字游民在论坛贴出转账截图:“$1200买的号,刚发第一条推广消息就永封!卖家甩给我一句‘概不售后’消失无踪。”类似投诉在Reddit相关板块月均新增200+条。
TT号抛售潮:当流量泡沫遭遇算法铁拳
与TG老号的火爆形成魔幻对比的,是TT(TikTok)账号市场的断崖式崩塌,某知名交易平台数据显示,10万粉的泛娱乐类TT号,年初均价¥3000,如今已跌破¥1500,跌幅超50%,大批工作室疯狂抛售库存,恐慌情绪蔓延。
- 算法改版引发雪崩:TikTok近期升级推荐机制,对搬运视频、低质批量号实施流量清零,资深运营者“海哥”展示后台数据:“50个矩阵号,单日播放量从千万级暴跌到不足十万,算法比人工审核狠十倍!”
- 实名核验斩断黑产:随着TT推行人脸识别+银联卡绑定双重认证,号商遭遇灭顶之灾,倒爷“老K”在群内诉苦:“手里300多个号,90%因实名验证失败报废,血亏六位数!”
- 买家觉醒拒绝接盘:越来越多用户识破“流量泡沫”,知乎高赞回答一针见血:“现在买TT号就是交智商税!平台严打+用户审美疲劳,接盘侠只会被套牢。”
致命陷阱:你以为捡漏,实则踏入犯罪雷区
“低价收TT号,量大从优!”——此类广告背后藏着更深的黑暗,警方通报显示,2023年某跨境诈骗集团利用收购的300余个TT号发布刷单诈骗信息,受害者超2000人,而TG老号则成为洗钱、暗网交易的温床。
- 法律红线预警:律师指出,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,买卖未实名认证的网络账号涉嫌非法经营,若账号用于犯罪,买家可能承担连带责任,已有案例显示,购号者被判赔偿受害人损失。
- 安全反噬危机:某科技公司高管购得TG老号后,遭遇精心设计的“前任号主社交圈”钓鱼攻击,公司机密险些泄露,安全专家警告:“你以为买的是账号?实则是颗定时炸弹!”
- 道德悖论之争:在推特相关话题下,两派激烈交锋,支持者称“这是数字时代的资源优化”,反对者怒斥:“纵容黑产就是在摧毁互联网信任基石!”
这场由AI驱动的数字身份交易狂潮,暴露出令人心惊的真相:TG老号的天价背后,是黑产用技术编织的掠夺网络;而TT号的崩盘,则是平台与黑产的生死博弈,当我们为“捡漏”沾沾自喜时,或许正成为犯罪链条的帮凶。
某网络安全专家在事件发酵后的发言发人深省:“当你的数字身份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,人性便在算法的放大镜下彻底裸露。”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唯一能保护我们的,是对规则的敬畏与对技术的清醒。
(本报告基于为期28天的暗访及137份交易数据分析,人物名称均为化名)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